注:本文指出高校专利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企业、科研机构、专利管理部门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日前在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以“提升专利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为题做了发言,他在肯定各高校在推动专利和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后,着重指出: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是专利数量存在泡沫。2017年,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的高校有16所,授权量最高的超过2000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分别为306和204件。我国高校专利数量普遍是欧美高校的5倍以上,这显然与我国高校实际创新水平不相符合。
二是专利实施转化亟需加强。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10%,而美国高水平大学专利转化率约为40%,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专利转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存在较大差距。
专利质量不高、转化率低,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产权政策制度需要优化。当前,我国高校相当一部分专利是为了满足结题验收、绩效考核等要求而申请,同时专利申请、授权、维持等费用基本全部由财政经费支持,这就产生了申请、维持专利既能满足各方面考核评价的要求,甚至还可以获得奖励补贴,而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成本和责任的现象,从而导致“垃圾专利”或“荣誉专利”太多,真正为了保护技术价值而申请的专利反而较少。高校要彻底摈弃追求专利数量的现象和做法,坚决消除专利泡沫。
二是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等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难以形成全流程管理机制。高校科研项目立项前缺乏知识产权状况分析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跟踪机制,专利布局和专利挖掘手段应用不足。
三是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严重不足。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基本都是由2-3名管理人员组成,只能从事登记、盖章等简单的管理工作。
做好高校专利工作首先要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要回归保护创新创造的初心。专利不应该是为了满足各类考核评价评比而申请,更不应为追求一些指标而凑数。这偏离了保护创新创造的初心,只会导致垃圾专利、荣誉专利越来越多,产生巨大的专利泡沫。
二是要立足高校是科技成果重要供给侧的特点。高校要树立专利等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浪费的理念,突出转化运用导向,倒逼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优化和提升。
三是要融入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在科研项目不同阶段,开展专利导航、专利布局、专利挖掘和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工作;项目结题后,加强专利运用实施,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加强高校专利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二是开展专利申请事前评估。三是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四是优化政策制度体系。重点提出“停止专利申请奖励政策,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要求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项目结题、人才评价等政策中,坚决清理“唯专利数量”的考核内容。五是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